查看原文
其他

17岁少年跳桥自杀:语言暴力,可以毁掉一个人

胡慎之关系心理 胡慎之 2020-08-22

# 欢迎关注并置顶我 #



前几天,一则关于17岁少年在上海卢浦大桥跳桥自杀的视频,传遍了这个网络。


我也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表了对此次事件的看法。


据媒体报道,男孩是一名在校的高二学生,跳桥当天,他跟同学在学校发生了一些冲突。母亲在带他回家的路上,不断批评他。甚至途径卢浦大桥时还停下了车,走去后排车门继续责骂。



当母亲回到车内不久,我们就看到孩子情绪激动地从后排跑了出来,穿过一条车道,一跃而下,当场失去了自己的性命。


可想而知,回到驾驶座的母亲还是没有停止她对孩子的指责,不然,原本一直坐在后排的孩子不会突然间跑出来,跳下桥。



只差几秒,她就可以拉住孩子。


可惜的是,孩子丝毫没有给母亲留下任何挽留的机会。母亲坐在地上崩溃大哭,她内心的痛,我隔着屏幕都能体会。


其实,这场悲剧一开始就可以避免,只是母亲用错了沟通的方式。


错误的沟通方式只是在对对方实施暴力而已


01

你自以为在沟通,其实是在实施暴力


很多人的沟通,只是他们自以为的“沟通”。那不是真的沟通,而是在使用语言暴力


最常见的情况,就是青春期的孩子回到家后,想回房间自己和自己待一会,但妈妈又很想和孩子说说话。她可能就会说:“一天到晚就只会待在房间里,不懂得出来跟我们说说话吗!都不知道躲在里面做什么!有你这样的孩子吗!”


妈妈明明是渴望沟通的,但嘴里说的却是最伤人的话语。


这样的“沟通”,谁还想要?


我们说,沟通是需要三个要素,分别是我,你和情境。一旦缺乏其中一点,沟通就只会演变成暴力。


因为沟通是一个互动的过程,它必须是你和我,在某一地点下发生的行为,如果失去了其中一个要素,都会让沟通中的一方产生无助或挫折的感受体验,也就等于在对那个人实施暴力行为。


所谓的暴力行为有两种,一种是权力斗争,另一种是发泄情绪


权力斗争就是指,在这个问题上,我是对的,你是错的。你应该听我的话,按照我的期待去做。这种情况会更多的出现在孩子和父母的沟通中,因为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,能够听从自己的话,达到自己所期待的高度,所以他们都会倾向于用控制的方法去对待孩子。


就像新闻中的妈妈一样,我相信她也是在不断向孩子证明,自己是对的,孩子是错的。这样的沟通,对孩子是一种伤害


另一方面,发泄情绪更多的是在指责对方对自己不好,它是一种单向的沟通。在这种沟通里,是看不到你或情境的,只有我和我的感受。我的难过,不幸,不舒服都是你造成的,是你的责任,彼此双方不是处在同等的地位上,而是我是受害者,你是施暴者。


无论是哪种暴力行为,它带给对方的体验都是很糟糕的,因为它会让对方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中,感觉好像所有的事都是他的问题,他的错。



02

暴力“沟通”会给关系带来致命影响


那么,如果我们在沟通中,不断实施这样的暴力,对双方的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?


通过言语、精神或躯体上的暴力,让对方按照我们的期待改变,只会令双方的关系处于一个极度不对等的状态下,这给彼此真诚的沟通带来很大的阻碍


其次,无论是实施暴力,还是遭受暴力的一方,都会把对方放在自己的对立面,看成是自己的敌人


这时,双方心中都会觉得对方是错的,只有自己是对的。他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,如果不肯,那就是他的问题,是他不愿意合作,不愿意沟通。可能原本只是很小的问题,但却由于这种想法而放得很大,直接从问题本身,上升到对方这个人有问题。对方也就从我们的朋友、家人,变成了我们的敌人。


除了上述这两种影响外,还有一种影响就是,暴力会让我们主动隔断跟外界的沟通。


我举一个经常会在婚姻辅导中会听到的例子,就是丈夫下班回到家后,已经很累了,只想好好休息下,但妻子却在一旁很兴奋跟丈夫分享今天家里发生的事情,完全没有注意到丈夫脸上的疲态。其实很明显,这样的情境是不太适合进行沟通的,因为其中一方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另一方的提问或分享。


对于丈夫来说,妻子这种强行的入侵行为就等于在实施暴力为了保护自己,他只能隔断跟妻子的沟通链接。但丈夫这样的做法,同时也是在对妻子实施暴力,会带给妻子一种很痛苦的体验。


因此,“暴力”沟通会关系的维护,只有坏处没有好处。



03

如何避免暴力“沟通”


如果我们发现,自己平时跟别人的沟通中,也有这种使用暴力的习惯,可以尝试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调整。


首先,不要把别人看成是会伤害自己的人。


很多时候,我们之所以会对别人使用暴力,就是因为我们觉得对方是一个跟自己对立的人,是一个敌人,他会伤害我们。我们只有用暴力才能保护自己。


这也导致一个恶性循环,就是不断用暴力去抵抗暴力。但有可能别人根本没有伤害我们的意思,只是我们想象的,我们自己把对方当成了一个假想敌。因此,在跟别人接触交流的过程中,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投射,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套在别人身上。


其次,我们还需要时刻保持自我觉察的习惯。


因为当我们陷入一个对立的状态里时,往往会不自知地用跟以往相同的方式来应对。例如,如果以前的我们习惯以暴制暴,那么当我们觉得对方要伤害自己的时候,第一反应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来回击。


所以我们需要从第三者的角度去观察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?对方是否真的要伤害我们?而我们又在这段关系里扮演什么角色?



与此同时,我们可以直接将情绪告诉对方。


其实在沟通中产生情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,如果我们已经无法再忍耐,想要把情绪发泄出来的话,我们是可以直接告诉对方,可以跟他说:“我现在不想跟你沟通,但想发泄一下情绪。我希望你能听一下我说话”。


这样的表达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,而且比起我们隐藏自己的情绪,装作很开心地跟别人聊天,会好很多,也会让两个人的相处更加直接轻松。


最后一种,就是改变沟通时的情境。


我们前面提到过,一个良好的沟通是具备我,你和情境,这三种要素,那么换句话说,情境的改变也会对彼此的沟通有影响。


我有一对夫妻来访者,他们之间有个很奇怪的相处模式。每次他们躺在床上就会吵架,还会吵到很晚。我向他们提议了一个方法,让他们以后想吵架就去客厅吵,不要再呆在睡房。后来,他们在睡前的吵架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。


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


能够和别人进行良好沟通是一种能力,它能让我们在职场,人际交往中更加顺利。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原来一直在使用暴力沟通时,我们可以尝试做出一些改变。


这种暴力式的沟通方法只会激发双方的矛盾,长期以往,甚至还会导致关系的破裂。


喜欢我们的话,请给我们一个在看哦!


家庭教育的方式,

决定孩子未来的沟通能力。

扫描下方二维码,

限时拼团价129元(原价199)

两人即可拼团!


 作者介绍 


胡慎之,最懂关系的心理学家。著有《胡慎之家庭教育课》《胡慎之家庭课:重建亲密关系》《高情商人际关系沟通术》。所有冲突,都是合谋。


推荐阅读

阿伦森效应:轻松获得别人喜爱的方法!


☟ 点击原文链接,也可收听课程哦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